當今一般人會記得趙無極、吳冠中、常玉和朱德群等四位,有油畫拍賣價過億港元,卻忘記還有第五位。
在2017年10月1日香港蘇富比晚拍, 75年來首度釋出市場的朱沅芷代表作《工業之輪在紐約》,以105,287,500港幣成交。
是時候來認識在1906年生於廣東的朱沅芷(Yun Gee),原名朱榮沅,1921年,15歲孤身赴舊金山投靠父親,得到支持,1924年考入California School of Arts (現在為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),師從Otis Oldfiled (歐菲德, 1890-1964),研習油畫和素描。他與老師交情深厚,深受其立體派、未來派、野獸派、共色主義和達達主義畫風影響。
共色主義,是把暖色調和冷色調色塊面積相互對比搭配,來組構人形、風景,產生對立感,既冷峻、疏離又抒情。
在1926年,他與同學在舊金山成立現代藝廊自主辦展,並主持「中華美術革命學校」,教育當地華人現代繪畫理論與素描,表現出他前衛作風。
1927年他21歲舉行首次個展,其強烈共色主義,與前衛繪畫風格,充滿律動感與色韻,碰撞出花火,72件展品全售罄,一鳴驚人。來自巴黎的Prince Murat(法國貴族親王穆哈特夫婦)除收藏他作品外,並贊助他到巴黎發展。
是年他到達巴黎,投入當地藝術沙龍,彷如進入另一世界,透過穆哈特夫婦引介,他與詩人Paul Valery、女文學家Gertrude Stein成朋友,深受象徵主義影響。他的作品於1929年進入Salon des Indépendants (獨立沙龍),而且在推廣印象主義及現代主義一眾大師的博翰珍畫廊舉行個展。
同期,他還認識女詩人Paule de Reuss ,後來結為夫婦。當時他廿來歲,事業與愛情有成,對未來充滿希望,而作品展現激昂情緒。
到巴黎經濟大蕭條,贊助人無力支援藝術家,他只好於1930年回到紐約。
1932年,紐約Museum of Modern Art搬遷至現址,開幕展訂為《美國畫家和攝影家壁畫展》。朱沅芷被要求在6周內提交作品。他隨即決定將紐約標誌布魯克林大橋和曼哈頓的摩天大樓入畫。他閉關作畫,廢寢忘食,終完成兩幅巔峰作品:一幅是三聯屏《旋轉木馬;日光浴者;現代公寓》,而另一幅便是《工業之輪在紐約》。
在後者中,他以垂直全景構圖來展現經歷「狂飆20年代」後之紐約景觀,畫面構圖複雜,卻因暖黃色而顯得和諧。畫面左上角出現雙翼飛機,象徵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現代科技騰飛。曼哈頓高樓和聳立的布魯克林大橋,佔去畫面上方大半篇幅,而左下角,有模糊的古希臘羅馬雕塑《擲鐵餅者》。當時候的美國文明,明顯壓倒文化源頭歐洲。
畫下方近一半比例,是12人玩馬球,圍繞成圈,他們代表美國工業社會精神,歐洲移民憑個人智慧和努力成為企業家,創造財富,建造起嶄新強權,美國立國精神。
換個角度,讓我們來仔細欣賞朱沅芷溫情一面,嘉德(香港)於2020年10月8日秋拍他的肖像畫傑作《坐在椅子上的女人》。
該畫以東方絹本作畫布,此面料乃朱沅芷母親從家鄉寄給他的,他畢生創作中,僅此一次以珍貴絹本來作畫,當然因為畫中人重要。
畫中色塊鮮明,天藍、玫瑰紅、嫩綠、橘橙等等,同音符躍動,令她臉上光彩灼灼。這位超凡女性正是朱沅芷首位妻子——被封為公主的德裔法國貴族暨詩人Paule de Reuss。
德法戰爭爆發,朱沅芷離開巴黎,在回到紐約第二年1940年,他創作此畫,那時身邊是第二任妻子海倫,但他仍懷想與思念Paule對他的鼓勵。他盡把她優雅身姿、泛著智慧光彩的臉龐、以及其蕙質蘭心,化為靜謐無憂、平和永恆。
朱沅芷在極為細膩的古老東方絹布上,豪邁地以西式青綠、棕褐油彩作背景,很易便突出色彩鮮明的畫中女主角,明暗配置的西方現代主義精神在這裡拉出空間的維度。
他細膩筆調灑脫,而他線條受過書法訓練,跌宕有致。溫暖的黃澄大地色系用彩,詮釋畫中人長身姿,神情溫婉,而臉孔白描寫真,正是朱沅芷藝術鑽石主義精髓。
她膝上放了書籍,暗示她喜愛閱讀,而她穿著典雅大方,其洋裝V領設計,與腰間飾有寬版的腰帶,顯示1930年代末期巴黎服飾風格。對照其短髮的造型與明眸皓齒的五官、神情,展露「詩意與生氣」。朱沅芷不僅展現她外在形貌,更表達她內在深厚思想內涵,如她所寫詩句: 「圓融圍繞,我的心一片祥和。友誼的火焰在我的煙囪裡燃燒...願無數的明天鼓舞大地,讓太陽長眠後重返人間。」該畫在香港嘉德拍賣會上以3,776,000港元成交。(完)
#####
圖:嘉德拍賣(香港)
[ #文化 #藝術 ]